人们常说,婆媳难相处,不过在大洼镇向阳社区孙桂琴的家,上演的却是婆婆无怨无悔地照顾患病儿媳妇的感人故事。看似柔弱的孙桂琴用自己博爱的胸膛和坚韧的臂膀,支撑起一个家庭的重担。
62岁的孙桂琴被大家誉为“好母亲”,也是社区选出的好婆婆。现在本应是她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谁也没想到,不幸降临到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里,生活将最艰难的一面展现在孙桂琴面前。孙桂琴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媳妇郑洪亮,2008年由于免疫力低不幸患上红斑狼疮疾病,仅治病就花10多万元,让这个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而她唯一的愿望就是儿媳能够早日好起来,少受病痛的折磨。
在儿媳卧病在床的时候,婆婆孙桂琴丝毫不在意儿媳大小便不能自理,每天既要烧火做饭料理家务,又要给儿媳妇喂药喂饭、端屎端尿、换洗衣服,有时忙的吃饭都顾不上。儿媳妇经常会将床单被褥弄脏,孙桂琴从未嫌弃过。小儿子常常会说:“伺候一个病人真的不容易,有时候我都会嫌脏,妈您怎么从来都不说什么。”这些年孙桂琴所做的都看在大家眼里,无不称赞这位好婆婆。但是也有人看不下去了,都来劝孙桂琴放弃。“儿媳是我的,我不能不管,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儿媳的病看好,让她站起来……”孙桂琴每次都是如此坚定地拒绝邻里的“好意”。儿媳看着日渐消瘦的婆婆也有些不忍,哭着说道:“妈啊,我现在已经这样了,饿不死我就行了,你别这么累了,多拿点时间照顾照顾他们爷俩吧。”孙桂琴哭了,她说:“孩子,放心吧,只要有我在,我就会照顾好你,我要看着你一天天好起来。”
这几年来,孙桂琴每天天没亮就要起床料理家务,给丈夫和儿子做好饭,然后给儿媳妇洗漱翻身、换洗衣裤、打扫卫生、喂饭、喂药。每次吃饭喝水,孙桂琴都会一勺一勺喂给儿媳妇,别人正常人几分钟就能吃完的饭,孙桂琴却要喂上半个小时,有时甚至是一个小时,等到她自己吃饭时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遇到晴朗天气还要背小儿媳妇出来享受一下阳光,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因儿媳妇身患残疾,常年的病痛不仅蚕食着她的身体,也蚕食着她生活的信心,所以比较自卑,怕和别人交往,不愿面对外人,孙桂芬就每天给她梳头发,戴上漂亮的发夹、穿上漂亮的衣服。为了给儿媳妇解闷,调节心情,孙桂琴叫来街坊邻居陪儿媳一块打牌。可病患导致儿媳双手不能动,只有她帮儿媳抓牌,儿媳说出什么她就出什么,就这样为儿媳找到了一些生活的乐趣。孙桂琴为小儿媳妇做了五六套被褥,经常要替换晒洗,就是在她这样的精心照料下,使得小儿媳妇从没生过褥疮。
无论在多么精心的护理下,久病在床的人也会烦躁,有时小儿媳妇发脾气使性子不吃药,孙桂琴也觉得委屈,但还是耐着性子劝说开导,有时说到动情处娘俩就会抱头痛哭,毕竟各自都有说不出来的苦。孙桂琴就是这样用最温厚的仁爱和最慈祥的耐心,无微不至的照顾儿媳,从来不顾自己的辛苦。每每提到婆婆的关爱,儿媳都无不动容,感激地说:“别人家都是公公婆婆年纪大了,儿子、儿媳来照顾,可我年纪轻轻就瘫在了床上,什么事都要靠婆婆,是婆婆让我有了活下去的勇气,婆婆比我亲妈还亲。”所谓母亲的慈爱胸怀,大概也就是这样克己为人,默默付出吧!
家庭的重担使孙桂琴熬白了头发,累垮了身体。即使这样,为了贴补家用,孙桂琴更是不顾年老体弱,与老伴自力更生,常年坚持打两份工来支付医药费,每天都辛勤的清扫大街,难得的休息时间还要照顾孙子和家人,将一家人的生活安排的井井有条。孙桂琴说,儿媳妇就是自己的女儿,只要自己活一天,就会好好照顾儿媳妇一天。人们都说母爱重如山,深似海,孙桂琴这位胜似亲生母亲的好婆婆将一家人的担子挑在自己身上,用她最大的力量,支撑全家人的生活。现在,儿媳病情逐步好转,已经能够生活自理,有时还能出门散心,帮助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