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们带来特殊礼物感恩王维(右二)。 辽河晚报 记者 赵之钢 摄

王维(右三)感恩妻子冯烁涵。 辽河晚报 记者 赵之钢 摄
为了脑瘫的儿子能获得更好的康复条件,王维在2011年创办了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八年间先后有300多名残障儿童在此成功康复,并减免困难家庭的康复费用。
中央电视台、辽宁卫视等多个栏目先后对王维进行了报道,2015年王维先后被市、省、中央文明办评为“盘锦好人”“辽宁好人”“中国好人”和“好人365封面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在感谢的好人,10月23日却作为一名“委托人”走进中央电视台,感恩他的现任妻子——冯烁涵。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23日晚19时30分,中央电视台3套情感类综艺访谈栏目《向幸福出发》将播出盘锦市好人王维与现任妻子冯烁涵的感人故事。
村里人眼中的“传奇”
30多年前,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怀着七彩的梦想不停地努力向上,最终成为村里人眼中的传奇。
王维,1976年出生在盘山县沙岭镇(原棠树林子乡)六间房村,父母为他起好了名字——王辉,快要上小学的时候他听到姐姐朗诵那首《画》:“远看山有色……”他被诗人绝妙的诗句所陶醉,哭着闹着让父母给他改成和诗人一样的名字。
王维一上小学便显示出学霸的天赋,从一年级到毕业几乎门门功课都是满分,四年级就被选为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光荣地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王维五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乡县市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路过关斩将名列前茅,成为十里八乡百姓眼中的“神童”。
1993年,王维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盘山县高中。在高中阶段,他前卫的思维、灵活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成为团委、学生会最活跃的学生干部,协助校领导完善多项规章制度,高三时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建校以来第一名学生党员。他还酷爱诗词,写诗填词,办校刊、发展文学社,许多作品见于报端并获奖。
大学阶段,王维依旧是班、系、校的优秀学生干部,积极策划并组织各项学生活动,毕业典礼上学校领导在发言中说道:一个班级能够从开学到毕业每个学期都拿到“红旗团支部”的锦旗,这是我们建校以来头一回。作为团支部书记的王维功不可没。
大学毕业后,王维加入到盘锦市一家知名商业集团,从一名普通的营业员做起,一年多的时间连续获得“优秀员工”“销售冠军”“创新奖”等几十项荣誉,快速成长为企业优秀管理干部。
儿子诞生改变人生轨迹
2004年3月18日,伴随着儿子钰博的诞生,王维绚烂的人生一下子跌入了无底的深渊——他的儿子被诊断为严重的脑瘫。
是放弃还是坚持,王维难以决断。放弃,他一生都会饱受良心的谴责。坚持,他曾经的梦想必将化为泡影。
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王维决定宁可抛弃一切也要让孩子站起来。从2004年到2010年,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王维和家人跑遍十多个城市,花掉六十多万元,终于创造了奇迹——小钰博开始蹒跚学步。此时的王维一家已经家财荡尽,一无所有。
2011年初,不甘平凡的王维再次做出一个让家人震惊的决定——要为盘锦像钰博一样的残障儿童开办一家公益性的康复中心。在市残联领导的支持下,盘锦第一家以脑瘫儿童康复为主的“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成立了。
从2011年到2018年,八年的时间里,先后有300多个残障儿童在康复中心成功康复,王维为困难家庭减免了康复费用。
2014年,中央电视台走进盘锦博爱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中心,对王维进行专题采访,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辽宁卫视接连在《辽宁新闻》《第一时间》《说天下》《中国好人》等栏目专题播放王维创办公益康复中心的事迹。
2015年王维先后被市、省、中央文明办评为“盘锦好人”“辽宁好人”“中国好人”“好人365封面人物”,被市、区妇联评为“最美家庭”。
压力之下婚姻破碎
在别人的眼中,王维再次用超常的毅力斗败磨难,用重笔书写了绚烂的人生。其实,人生光辉的另一面是无尽的痛苦。
不为人知的是,在创办康复中心的过程中,王维和钰博妈妈就存在分歧。一个从负数起步(王维开办康复中心时借了五万元外债)的民办康复中心,还要对贫困家庭减免费用势必举步维艰。2012年钰博妈妈和王维提出分手,离开又回来,反反复复几次让王维倍感痛苦。2014年,王维父亲因病去世,他悲痛万分,多年忙于儿子康复和康复中心的运营,王维真的没有时间照顾生病多年的老父亲。2015年秋天,钰博妈妈再次撇下他们父子,彻底离开盘锦,王维的婚姻就此破碎。
10多岁的脑瘫儿子、70岁的老母亲、运营艰难的康复中心、没有自己的房子、银行近于零的存款,此时命运再次把王维推到深渊的边缘。
上央视讲述幸福故事
是放弃,还是坚持?从不认输的王维决定一拼到底。
得知王维离婚的消息,许多人开始怀疑王维是否有勇气重新面对生活。
上天总是眷顾那些有情有义的人,王维的爱心赢得一位姑娘的青睐,她就是经常来康复中心帮忙的志愿者冯烁涵。两人最终修成正果,于2016年喜结连理走进婚姻殿堂。王维也开始重新勾画自己的人生美景。
《向幸福出发》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情感类综艺访谈栏目,通过展现普通百姓的感人故事,表达情感,传递幸福,砥砺意志,为每一位平凡的百姓提供一个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情感的舞台。自2011年开播以来,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今年5月,《向幸福出发》栏目组向王维发来邀请,邀请王维和妻子冯烁涵及康复中心的孩子和家长们到北京参加节目录制。
8月17日,王维一行10人来到中央电视台800人演播大厅。在这里接受了嘉宾王为念和主持人管彤的采访,现场观众听着两个人的故事感动得几度落泪。
这次和王维来到《向幸福出发》舞台还有一群特殊的小客人,他们都是康复中心的孩子们,他们不但带来了对王维老师的感谢,还为栏目组带来了盘锦特有的礼物,粮食画《黑嘴鸥》和《丹顶鹤》,这两幅画是孩子们花费数天时间用一颗颗粮食制成的。看到画的精细程度,再看看孩子们的身体状况,王为念、管彤及现场观众都感到相当惊讶。
在录制现场,王维讲诉了为患儿做康复的故事,他说其实孩子在康复的过程中,更多时候需要把他当成一个正常的孩子,要相信一切皆有可能。
有一次钰博看到一个小朋友骑自行车就比划着也要骑。于是王维就去给他买车,开始把孩子放在车上有空就推着他走,然后扶着他骑,最后放开手。当王维在朋友圈晒了一张钰博骑车的照片时,一个朋友留言说:王老师你让一个脑瘫的孩子学会骑车,真了不起。王维回复:这短短的四五米,我们用了五年的时间。
有困难贵在坚持
办好公益性的康复中心并不容易。一是资金,主要是房屋的维修和日常开支。2016年夏天,有一天狂风暴雨,只听训练大厅的房盖咔咔作响,房盖的一侧翘起了20多厘米的缝子,随时都可能飞走。当时一个家长跑出去买铁线,王维冒着大雨搬来一块块四五十斤重的石头踩着梯子爬上房顶去压房盖,他当时心里就一个念头——房盖不能飞走,因为没有钱修。王维事后想想真是后怕,抱着大石头蹬梯子上房顶随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王维平时最害怕房屋维修,因为费用紧张,康复中心刚成立的四五年里,他垫付了将近四十万元。
第二个困难是孩子们的破坏力,教室里的桌椅、康复设施经常被孩子们损坏,几个老师都有被抓伤、咬伤、打伤的经历。
第三个压力来源于家庭,父亲病危时没时间照顾,让王维感到一种难以弥补的伤痛。前妻离开,家里还有一个脑瘫的儿子和70岁的老妈,一个人支撑着康复中心的运营,有时候王维也在想自己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当主持人问起是什么力量让他坚持到现在的时候,王维回答:“孩子们的进步让我们觉得这是一项对社会非常有益的事业。每当看到孩子们一点点的进步就让我们兴奋不已。”
其实现实生活中孩子的一丁点儿进步都需要老师付出百倍的努力。一个权威机构曾做过测算:一个语言有障碍的孩子说出一个字,需要康复老师重复两万遍。
记得几年前有一个叫柏生的脑瘫男孩,家里人特别希望孩子学会说话,奶奶不停地唠叨:“孩子会说话了,我才能闭上眼睛呀!”经过半年的康复,孩子的语言还没有进展,老师们私下说:“舌操、唇操、齿操、气流训练还有穴位与肌肉按摩我们一直坚持在做,既然没有效果,不如我们放弃吧?”王维望着大家,一字一句地说:“家长如此相信我们,如果我们都放弃了,孩子的希望在哪里呢?以十个月为期,如果孩子还不会说话,我们就退还全部学费。”时间一天天地过去,大家在暗暗担心。十月末的一天,王维和家长们在大厅休息,柏生从卫生间出来,边挥着手边向我们呼喊:“老师,老师!”孩子奶奶激动地哭着说:“我孙子会说话了,他不是哑巴啊!”所有人都掉下了眼泪。
有爱心迎来幸福
康复中心运营中经常遇到困境,来自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爱心机关团体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15年秋季,康复中心取暖成了难题,因为没和集体供暖的管道连接,康复中心只能自己供暖,亲戚朋友们帮助筹集了八千元,维修暖气和门窗八千元很快就花光了。天黑了,孩子们放学了,王维一个人坐在窗台前发愁,因为马上取暖了,锅炉没有安装、燃煤还没有购买,他当时失落极了,回想起开办康复中心以来经历的一次次挑战,突然感觉好累,开始掉眼泪。这个时候,电话响了,原来是他一个高中同学的妻子打来的:“别着急,你老同学说了煤钱由我解决,10吨煤后天运到。”王维手里拿着电话,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
没几分钟,他的电话铃又响了,是一个陌生的号码,接通后,电话里一位女士说:“王老师,听说你们康复中心急需一台锅炉,我们锅炉专卖店就在你们旁边,我下午去了你们康复中心你不在,测了屋里的面积,我选好了一台6800元的锅炉,免费送给你们,安装师傅明天会把锅炉拉到你们康复中心,天马上冷了,孩子们不能挨冻啊!”
那个夜晚王维一夜没有睡觉,暗暗发誓: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要把康复中心办下去!
康复中心的发展,也得到了市、区政府的关心,他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千平方米的小院,彻底解决了康复中心的场地问题。
感恩妻子“向幸福出发”
当主持人和王维聊起第二次婚姻时,他无限感慨:当自己家庭破碎、负债累累,面临生活绝境的时刻,现任妻子冯烁涵出现在了他的生活中,她不顾家人的极力反对,毅然决然地嫁给了窘境中的他。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冯烁涵和他相伴,陪他度过。此次,王维作为委托人来到《向幸福出发》,就是为了感谢冯烁涵,她不仅是王维的妻子更是他生命中的恩人。主持人和在场的观众被他们深情的故事感动得热泪盈眶。
在节目的最后,和王维一起来到央视舞台的四名小客人用自己的歌声表达对王维的感谢,一曲《父亲》引起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辽河晚报 记者 赵之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