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文明网
 中国文明网总站  地方文明网站
星期
文明播报 通知通告 讲文明树新风 文明创建 道德模范 我们的节日 志愿服务 未成年人
 
  盘锦文明网首页>专题活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文明和谐家风——我的家风、家规、家训”征文活动
一个都不能辍学-双台子区陆家镇关工委(王朝东)
发表时间: 2016-10-14    来源: 盘锦文明网    责任编辑:刘鑫泽
 

    1960年,我二哥读高二,三哥读林校,我也考入了盘山县第六中学。在那个年代,一家有三个孩子在县城读书,是值得庆贺的事。但别忘了,这可是三年困难时期的第一年,每人每天3两毛粮,温饱都是大问题,还奢望读书?社员苦干一年,到年底还得往生产队交钱。况且,我家距县城20公里,若读书,只能住宿。(因我家有三个孩子同时在县城读书,所以都能享受二等助学金。尽管如此,每人每月还得交6元钱的伙食费。我们哥仨加起来,就是18元。)这每月18元的伙食费,在我家就是天文数字。这学还上不上?父亲坚地定说:“书必须读,一个都不能辍学”。

    说上学容易,这伙食费从哪来?父亲的策略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求借乡亲。我家住县城西南,离大苇塘约8公里。当时,苇塘里除生长芦苇,还出产刚草。(这种植物高约1.5米,既坚韧,又柔软,能加工成各种规格的绳子,是老天赐给家乡人搞副业的好原料)。为了能搞副业整点钱,父亲就借来一台破旧的脚蹬打绳机。白天没时间,晚上,就和我大哥一起干到半夜。我们周六回家,晚上搓细刚草绳,白天打苇帘。每到冬天,二哥都是周日到苇塘把刚草拔回来,周一凌晨一点起床,挑着六、七十斤重的刚草,步行20公里,赶到县城,在早市上卖。他的伙食费基本上做到了自理。实在挣不到钱了,父亲就向乡亲们求借。父亲的人缘极好,每次开口,都没落到空地上。就这样,张家5元,李家10元,乡亲们的帮衬成了我们度过读书难关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兄弟读书时借的债,直到1969年才还清)。

在我读初中的三年中,有两件事一直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第一件是1962年的冬天,特别冷,北风烟雪,滴水成冰。但不管多冷,农村壮劳力都必须到外地修建水利工程,名曰“搞河网化”。父亲是1949年入党的老党员,一直在村里担任副书记兼副大队长。父亲工作能力强,群众威信高,这出工带队的工作,父亲包下了。大家看父亲衣着太单薄,经村委会研究,借给父亲40元钱,让他买件皮袄御寒。可第二天,父亲就赶到县城,给我们兄弟三人交了两个月的伙食费。第二件事是1961年秋天,我没能及时交上伙食费,饿了两天。实在坚持不住,就用仅有的两角钱买了个红了籽、紫了皮的大茄子充饥。第三天天刚亮,我正想打道回府时,父亲就步行20公里赶到学校,给我送来了伙食费,还有3个散发着体温的鸡蛋。看着父亲满是汗渍、灰土的脸和坚定、期待的眼神,我硬是忍住眼泪,把“不念了”那三个字咽了下去。而且,从那件事以后,不管是晚上饿得睡不着觉,半夜冻得腿抽筋,还是穿得破旧,惹同学们讥笑,我从来没想到过“辍学”那两个字。坚持读完了初中,并顺利考入营口师范。在1960—1963年那个最困难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能同时供三个孩子在县城读书,这简直是奇迹,可父亲做到了,但他从来不说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遭了多少罪。正是父亲的坚定信念和吃苦精神,让我们兄弟有了精彩的人生。

榜样引领后辈,家风成就人生。是父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全家人大受裨益。在我的子侄辈16人中,有共产党员7人,大专2人,本科4人,硕士1人,有国家公务员7人,有5人担任不同的领导职务。我们全家50多口人,个个都奉公守法,爱国敬业,在各自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2年,在庆贺父亲九十大寿的宴会上,父亲还谆谆告诫全家人;要感恩社会,忠厚待人,读书兴家,吃苦是福。父亲虽然辞世了,但他开创的家风,已深深地植根于我们心中。

 
通知通告  
主题活动  
主办单位:盘锦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辽ICP备10000022号
地址:盘锦市兴隆台区石油大街125号  联系电话:0427-2829399  邮编:124010
 传真:0427-2829399  E-mail:pj2829399@163.com